南北派
發(fā)布:2009-12-17 16:57:42 來源:賓縣百姓網-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:佚名
南宋趙孟堅《論書》“晉、宋而下,分而南北,……北方多樸,有 隸體,無晉逸雅。”至清代阮元著《南北書派論》則明確分正書、行草為南北兩派,稱:“東晉、宋、齊、梁、陳為南派,趙、燕、魏、齊、周、隋為北派。南派由鍾繇、衛(wèi)瓘及王羲之,獻之、僧虔等,以至智永、虞世南;北派由鍾繇、衛(wèi)瓘 、索靖及崔悅、戶諶、高遵、沈馥,姚元標、趙文深、丁道護等,以至 歐陽詢、褚遂良。南派不顯于隋,至貞觀始大顯。”又稱:”南派乃江左風流,疏放妍妙,長于啟牘。”“北派則中原古法,拘謹拙陋,長于碑榜。”并稱:“至唐初,太宗獨善王羲之書,虞世南最為親近,始令王氏一家兼掩南北矣。然此時王派雖顯,縑楮無多,世間所習猶為北派。趙宋《閣帖》盛行,不重中原碑版,于是北派愈微矣。”阮元此說,在晚清頗具影響,但據近代考古發(fā)現的南北朝書跡,雖體勢多樣,性情有別,然并不因南北位置而有巨大的差異。然自阮元倡南北書派之說后,遂有人稱碑學為北派,帖學為南派。
相關文章